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乐普医疗、东软医疗、鱼跃医疗、开立医疗、安健科技、先健科技、理邦仪器、微创医疗。
市场潜力空前绝后
2019已经接近岁尾,如果说2018 年之前的 10 年是国内药品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那么2019年是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的第一年。
目前国内大环境风云变化。
国内市场方面,随着医改向纵深发展,分级诊疗政策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扩容升级,国家持续加强对国产医疗器械的政策扶持,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也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实现了对进口厂商技术封锁的突破,不断推出质量优而性价比高的产品,与市场需求实现高度匹配,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4,000多亿元人民币,而全球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约有4,000多亿美元。
从药品和医疗器械人均消费额比例(药械比)的维度,中国的药械比大概是1:0.35,远高于发达国家1:0.98。
国际市场方面,以迈瑞为代表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全球竞争之中。
随着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技术提升和规模壮大,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将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技术和创新驱动是基石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各行各业独角兽的消息如雪片般飞舞,各行各业的创业网红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从移动互联网领域蔓延开来的独角兽概念,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独角兽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不一而足,让人不禁感慨:独角兽要被玩儿坏了。
网上出现一股“斗兽打假”之风,针对独角兽的“定义和标准”讨论成为了行业的新风向。
当前的“独角兽”主要分为两种:以资本驱动的独角兽和以技术创新驱动的独角兽,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过度依赖资本的企业往往通过烧钱赢得市场,很难建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而通过技术创新成长起来的独角兽才能真正实现基业长青。
由此,基于“技术和创新驱动”为标准,盘点一下值得关注的10家国产医疗器械“独角兽”企业。
10家国产医疗器械独角兽
根据“技术与创新”这个评价维度,笔者盘点了一下国产医疗器械十大独角兽企业。它们各自在医疗器械的细分领域中,以技术驱动创新,做出了卓越的产品。
无一例外,这些独角兽都保持着8%以上的研发投入(营收占比),其中有些独角兽企业更是保持着20%~30%的研发投入,并每年在持续增加。
1、联影医疗:国产高端设备突破领导者
上海联影筹建于2010年10月,总部位于上海嘉定。几年时间通过资本推动+技术创新,迅速在影像行业构筑起全球竞争优势,成立了包括分子影像(M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放疗(RT)、X射线、AI智能等多个产品事业部。
通过开放的人才发展平台,在全球聚拢了数百高研人才团队,目前已经发布了14款系统产品和为医疗影像设备操作服务的4款软件产品。
其中96环超清高速PET—CT以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的双重突破填补国际空白;业界首台动态多极3.0T磁共振终结了中国近十年的苦等,成就中国首创。
而新一代112环PET—CT、业界首台双模态128层CT等产品依旧科技十足,每年保持着18%左右的研发投入,联影这家医疗影像独角兽仍在前行。
2、迈瑞医疗:国际品牌中国制造
深圳迈瑞医疗,创始于1991年,从贸易商起家,通过代理销售+自主研发+国际化+国内国际并购的发展模式构建起了迈瑞三大产线:监护、超声和检验。
无一例外,迈瑞的迅速发展与资本运作有密切关系,三大产线都和跨国大公司建立了合作。
监护是后来被收购的美国Datascope,超声是日本的东芝,检验是美国的库尔特及贝克曼,通过并购建立起的技术优势,重视客户价值关系,国际化品牌运作,让迈瑞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占据行业领导位置。
监护仪等产品在国际国内高等级医院广泛应用的,铁三项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发展强劲,每年10%的研发投入相对来说仍需提升。
3、乐普医疗:无载体药物支架领导者
乐普医疗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北京乐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和美国WP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后者以“经皮腔及冠状动脉成型术的导管”和“扩张血管的支架”两项专有技术和生产技术(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评估作价出资。
乐普医疗在无载体药物支架上构建了强劲的技术优势,采用特殊工艺在支架上制300-400nm微孔将雷帕霉素喷涂在纳米微孔内,并采用专有技术进行加强药物与纳米微孔吸附性处理而制成的无载体药物支架,有效解决了裸支架植入后三个月内再狭窄的问题,又避免了载体支架远期血栓形成的问题,临床效果显著。
目前在该品类中占据着绝对优势,PE市盈率66倍,估值高达550亿。
4、东软医疗:中国CT首创者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作为承载中国医疗器械发展重任的企业之一,“南安科北东软”的共和国兄弟一度被国家寄予厚望,而东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不负众望,在螺旋CT、磁共振等高端设备研发中扛起了民族医疗的大旗。
1997年,东软医疗率先独立自主研发全身CT,终于打破了国际跨国公司的垄断,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东软医疗创新性研发了PC机替代阵列处理机,CT机的成像速度从最初的58秒到28秒,再到18秒、8秒、5秒,最后直到1秒之内。
正因为东软的存在使得国内整个CT行业价格水平整体下降30%左右,直接使百姓、患者受益。
这也成为我国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发展史新的里程碑,同时标志着CT产品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外企业垄断的时代宣告终结。
而在CT产品领域,持续领跑国产CT行业:双排CT的市场份额位居前列;16排CT处于前列;2015年率先研制成功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8层螺旋CT,一半订单产品进入国内三甲医院,CT品类的当值无愧独角兽!
5、鱼跃医疗:康复医疗领导者
1998年,吴光明和父亲吴连福联手创办了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即鱼跃医疗的前身。从一家苏南的乡镇企业,在吴光明及其团队的努力和智慧下,成为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中的领头羊。
从最初的轮椅,到后来的护理系列产品,再到医用供氧系列产品,鱼跃医疗通过拓展产品线获得迅速发展。
成立鱼跃集团金钟德国研发中心,相继收购欧洲最大除颤器厂商德国Metrax GmbH、参股Amsino Medical,注重研发+兼并收购,品类日益丰富:公司自身多年坚持研发投入出成果,而历年并购更带来产品线的扩容。
收购苏州医疗用品厂,整合焕发中华老字号品牌新生机;收购上械集团,产品线延伸至手术器械、卫生材料等;收购中优医药,拓展消毒产品和服务,与上械协同开拓市场等等举措,让鱼跃迅速成为行业内的康复护理、医用供氧及医用临床系列医疗器械的独角兽企业。
6、开立医疗:中国超声开创并领导者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玉泉路毅哲大厦的开立生物医疗,创建于2002年。
开创了中国超声行业的多个第一,开立也是是国内最早掌握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B超超声设备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其彩超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率先进入壁垒较高的欧美市场,产品系列也逐渐从中低端向高端延伸。
开立医疗所拥有超声影像产品20余款,配以自产探头,覆盖适合超声影像诊断的多个医疗领域。
同时在电子内镜领域,开立自主研发的国产高清电子内镜可让身边的医院都能开展高清内镜检查。
拥有发明专利 91 项、实用新型专利 62 项、外观设计专利 51 项、非专利专有技术 28 项、著作权 55 项,在超声技术和产品领域成为细分领域的绝对独角兽公司。
7、安健科技:中国动态DR开创与领导者
成立于2002年的安健科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DR医疗器械供应商。十六年一直在DR行业深耕细作,推动中国普放诊断的数字化进程。
不仅如此,安健科技积极布局DR行业技术,专注产品创新,率先在中国成功研发出DR动态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等核心技术,并在全球推出诊断卓越的动态DR,将中国DR从传统的静态诊断推向更加精准的动态诊断,有效减少误诊。
也将国外医疗巨头垄断的DR产品价格有效降低50%,让DR成为中国广大县域以及基层医院的重要筛查诊断设备,产品在中国实现7000家装机量,领先行业。其中动态DR装机突破2000家,成为动态DR细分品类中的开创者与绝对领导者。
动态DR的大幅面、实时高清点片、可视化、动态视频回放与保存等功能让普放的筛查诊断更加精准、高效,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中亚、美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DR行业的一家新锐独角兽。成为中国动态DR行业的开创者与领导者。
8、先健科技:心脏封堵产品领导者
先健科技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业内领先的心血管和周围血管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供应商。
产品销往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先心病封堵器的市场份额达到全球第二,先健的独角兽之路经历了:仿制-改良-自主创新的过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是公司产品改良创新的典范。
先健第一代产品以仿制为主。第二代产品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进行材料创新,使用全球首创纳米氮化钛涂层,有效减少金属离子向人体的释放,并能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第三代封堵器则改良产品结构,使手术操作更为便捷。目前产品已在80多个国家进行销售,成为国产心耳封堵器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翘楚。
9、理邦仪器:胎监及心电产品开创领导者
1995年,理邦仪器成立于深圳。凭借着长期自主研发和投入,成为在胎监以及心电产品领域的绝对领航者。
以胎监产品为例,最新推出的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系统FTS-6——被医生称为“风火轮”, FTS-6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系统首先是在胎监工作流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台设备抵得上8台传统胎监。
在全面二胎开放的时代,这款产品的面市在减轻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医院孕产妇就诊压力等方面将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
产品的上市也将给传统的胎监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但提高了产品竞争优势,而且促使理邦仪器自有的胎监产品推陈出新。
在心电领域,SE-18数字式十八导心电图机是理邦仪器最高端的心电产品,该产品目前也是业内极少数真正意义上的十八导心电图机,其临床价值主要在于胸痛的诊断。
而在心电领域,理邦仪器拥有SEMIP 心电自动测量和分析算法专利技术,该技术通过了国际上公认的权威心电数据库(欧洲CSE数据库、美国AHA数据库、美国MIT数据库)认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理邦仪器的胎监和心电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于首位,成为该领域当之无愧的独角兽公司。
10、微创医疗:全球心血管器械行业领先者
微创®医疗起源于1998年成立的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上市产品达260余个,覆盖心血管介入、骨科植入与修复、心律管理、电生理医疗、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糖尿病及内分泌管理、外科手术等十大领域。
微创®医疗的产品已进入全球逾5,000家医院,涵盖亚太、欧洲和美洲等主要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微创®医疗的产品用于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质或用于帮助其催生新的生命。
其中,冠脉药物支架产品为第一个国产药物支架系统,自2004年上市以来持续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2014年推出的全球首个药物靶向洗脱支架系统更是使微创®医疗在冠脉支架领域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在骨科关节领域,微创®医疗的市场占有率目前位居世界第五。通过专注于自主创新,已拥有专利(申请)总数3,000余项,多项产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荣誉,在中国上海、江苏、浙江、北京、深圳和美国的孟菲斯等地均建有生产研发基地。
通过海外并购和合资等方式,微创®医疗正逐步推进全球化的产业布局,公司现有员工4,500余名中近半数为海外员工,一家隐形在国产中的医疗独角兽。
声明:本文系聚创造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聚创造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聚创造转载后30日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聚创造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聚创造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聚创造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北京聚创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前端和北方决策总部 长沙后端和南方决策总部
ICP证京B2-20171386 京ICP备1703232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