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华
题记:写到吉拉德祭祀那一段,我对人性有一种深深的悲哀……。
(但)归属于我的产业哲学主题
文中要点:
1,从技术王到哲人王
2,何谓哲人王?——基于柏拉图
3,船喻:从城邦到企业——哲人企业家何以可能
4,Peter Thiel:硅谷哲人王——哲学如何塑造了他的成就
我早年对高科技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兴趣,主要是这些工作满足了我作为一个工科男的基本想象力与技术气质。但慢慢地,我几乎放弃了这一领域,不再主动跟进。不过,一直仍买最新一代的电子设备,只有特斯拉没去捣弄过,但看中了它的皮卡,打算到另一个大陆去买呵(有次向诺兰展示时,宝贝也特别喜欢)。这种几近十几二十年的中断,虽然与我的两种主义(自由至上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一的浪漫主义过度膨胀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信息革命提供的并没有预想的多。
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 140 个字符。
就像我这篇文字库文字的主角——Peter Thiel(彼德·蒂尔)所说的这句话所表达的。
然而,在这一年多来的产业哲学理论架与写作中,我需要重启高科技的旨趣维度,这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但更与Elon Musk(伊隆·马斯克)再次唤起了我对科技的想象力有关。所以前段时间就写了两篇有关马斯克的文字库文字。
马斯克自称为“技术王(technoking)”,所以接着我就有了想写这篇以蒂尔这位被称为硅谷“哲人王(philosopher king)”为主角的文字库文字了。当然,这涉及到我的写给企业家的哲学通识计划中,有“哲人王”或“哲人企业家”这个主题。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够严肃认真的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这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段,哲人王这一概念出于此。特别提及一下,在《理想国》中,柏拉图472E 到 511E 详细阐释了如下三个问题,最完美的城邦——哲学城邦的各种特质;哲学家作为城邦的管理者何以可能,以及哲人王的教育。
总之,柏拉图认为真正哲学家的本性是寻找真理,同时,哲学家拥有最好的品质,如“勇敢、大度、聪敏、强记”。因此,这样的哲学家成为城邦的统治者,或现任统治者成为这样的哲学家,就能造就一个最接近理想的城邦。
船喻,或城邦之船的隐喻,由柏拉图在《理想国》488A-489D中阐述,他将城邦的治理比作一只船的驾驭,从而确认唯一适合担任船长的人是哲人王,他们可以获得城邦的“善”的形式,如下(你可以跳过这段原文直接看我对船喻的总结或简写,但这段柏拉图写的这段确实发人深省):
好,请设想有一队船或一只船,船上发生这样的事情:船上有一个船长,他身高力大超过船上所有船员,但是耳朵有点聋,眼睛不怎么好使,他的航海知识也不太高明。船上水手们都争吵着要替代他做船长,都说自己有权掌舵,虽然他们从没学过航海术,都说不出自己在何时跟谁学过航海术。而且,他们还断言航海术是根本无法教的,谁要是说可以教,他们就准备把他碎尸万段。
同时,他们围住船长强求他,甚至不择手段地骗他把舵交给自己;有时他们失败了,别人被船长同意代为指挥,他们就杀死别人或把别人逐出船去,然后用麻醉药或酒之类东西把高贵的船长困住;他们夺得了船只的领导权,于是尽出船上库存,吃喝玩乐,他们就照自己希望的这么航行着。不仅如此,凡是曾经参与阴谋,狡猾地帮助过他们从船长手里夺取权力的人,不论是出过主意的还是出过力的,都被授以航海家、领航、船老大等等荣誉称号,对不同伙的人,他们就骂是废物。
其实,真正的航海家必须注意年、季节、天空、星辰、风云,以及一切与航海有关的事情,如果他要成为船只的真正当权者的话;并且,不管别人赞成不赞成,这样的人是必定会成为航海家的。如果不是事实如此的话,那些人大概连想都没想到过,在学会航海学的同时精通和实践这一技术是有可能的。你再说说看,在发生过这种变故之后的船上,一个真正的航海家在这些篡了权的水手中会被怎样看待呢?他们不会把他叫做唠叨鬼、看星迷或大废物吗?
关于以上船喻,我可以援引某学者总结如下:
1. 城邦就像一艘船,由不懂航海技术的人拥有。
2. 水手们为了获得对船的控制权(船舵)而相互竞争。
3. 赢得本次比赛的水手成为该船的船长(Kubernêtês,单词“governor”的词根,pilot的意思)。
4. 但这位船长对航海技术一无所知;他只知道如何控制船舵(即政治权力)。
5. “真正的船长”即哲学家花时间研究星星、天气等。因此,他没有精力去与其他水手竞争船舵。真正的船长注定(从不会)是这艘船的实际船长。
其实企业如同城邦,也是一个其成员都是相互联系的组织,也如柏拉图所坚持认为,需要以一种保证最大效率的方式组织起来,并前进在正确的航向上。因此,柏拉图的船喻,及整个《理想国》的理念的一些元素,也可以完全类比到企业上,并进而在今天可以激励企业的领导者。
在企业管理与文化领域中,有一本书《这是你的船(It's Your Ship: Management Techniques from the Best Damn Ship in the Navy)》流传甚广,这出自一位名叫迈克尔·阿伯拉肖夫(D. Michael Abrashoff)的舰长,他在奇迹般地将一艘装备先进却危机重重的导弹驱逐舰打造成美国太平洋舰队最优秀的舰艇之后,总结了自己的领兵经验。可以说这本书的流行,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之船的隐喻的正当性。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城邦有两个他认为最重要的阶级:战士和护卫者,后者的理想模型是哲学家。转化为企业领域,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与领导人,就是柏拉图眼中的战士与护卫者。当然,如同城邦中的大多数人——农民、工匠和商人一样,企业中的员工也占大多数。这里,柏拉图可以被视为一种不完全平等主义观点的倡导者,也由此受到批评,但这种状态在企业中是事实。也许,商业组织的力量与其普通员工几乎没有关系,而更重要的是它的士兵和护卫者。
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最理想的护卫者应该从真正的哲学家中选出,或成为真正的哲学家。如果企业之船的隐喻是成立的,那么,企业领导人也应作如是观,从哲人王类比出哲人企业家。事实上,在今天,柏拉图对哲人王的精神气质的描述,比如智慧、勇气、节制和正义,以及哲人王在经历“教化”看到“善”后又回到“黑暗的世界中”教化世人的使命感,一直激励着很多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与领导人。
唯如此,在现实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人自称或被人称为哲人企业家,当然有不同的修辞学,比如,Philosopher-CEO, Philosopher enter,甚至一些企业家直接被称为哲人王(Philosopher king)。
那么,让我们回到本篇文字库文字的主角——Peter Thiel。
Peter Thiel彼德·蒂尔,是硅谷高科技企业家中最被认可的哲人王。在我的写给企业家的哲学通识计划中,会有对这位硅谷哲人王的产业哲学思想的一个大章的介绍与述评。但在这篇文字库文字中,限于篇幅,我仅就他的哲学思想框架与他的成就之间的关系作一个简略的疏理。不过,就论述作为一个哲人企业家的典范而言,这足够了。
彼德·蒂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硅谷企业家,不仅以PayPal的联合创始人,Facebook的第一位最著名的外部投资人,更以他的思想——无论他的自由至上主义、哲学还是他的畅销书《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中译本为:《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而闻名。
无论他自己,还是外界,他的成就都被认为与哲学相关。他是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本科生,而法国当代哲学家勒内·吉拉德(Rene Girard)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蒂尔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他将吉拉德的模仿理论(mimetic theory)应用于商业的结果。
那么,什么是模仿理论呢?吉拉德认为:我们所有的文化行为,从儿童获得语言开始,都是模仿的。我们所有的欲望都来自其他人。当它正确时,模仿是学习的捷径,但是,当两个人想要同一个稀缺物品时,他们会争斗。
吉拉德将世界视为嫉妒的舞台,并指出模仿总是导致嫉妒、暴力和痛苦,以及它们的不断升级。有一种吉拉德祭祀:当人类卷入模仿冲突时,暴力只能通过谋杀替罪羊来解决。这种一次又一次地杀死受害者的过程,是古老社会中主要的和平药丸。人们一起进行祭祀仪式,当牧师被任命杀死受害者时,他会以整个共同体的名义杀死受害者。毕竟,一个共同体不能把某人当作替罪羊,除非它认为替罪羊是有罪的。一旦进行了集体仪式,暴力就会被击退,共同体就会恢复和平。暴力是疾病,也是治愈疾病的良药。
老实说,写到这里,我对人性有一种深深的悲哀。让我迅速回到主题,蒂尔是如何在商业领域应用吉拉德的模仿理论呢?
以我大量资料阅读的背景,我想,蒂尔的原则是:“尝试做新的或不同的事情具有巨大的价值”。这种追逐新的愿景的原则,可以打破模仿反馈循环,避免追逐他人追逐的东西的潜在暴力。我列出如下3个场景:
第1个,在他的PayPal的管理中,蒂尔强调如何避免冲突,CEO应该通过确保角色区分来先发制人地避免冲突,员工应该有自己明确划分的任务来避免模仿战争。
第2个,在他的畅销书《从0到1》中,蒂尔要求创业公司创始人避免竞争,成为垄断者。竞争是属于失败者的,而垄断是每个成功企业的终极状态。从吉拉德的视角来看,这种策略是为了避免在拥挤的市场中追逐相同客户的模仿暴力。
第3个,在他的Facebook的外部投资中,蒂尔说是因为他看到了模仿理论在社交媒体的概念中得到了验证。Facebook的爆炸性增长是由一种模仿机制驱动的:人们想要在Facebook上,是因为他们的朋友在Facebook上。所以蒂尔的投资绝非偶然。
当然,蒂尔的哲学不限于吉拉德。但行文已长,终结本篇文字库文字。
完
声明:本文系本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本网站转载后30日内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北京聚创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前端和北方决策总部 长沙后端和南方决策总部
ICP证京B2-20171386 京ICP备1703232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499号